2023-07-04 00:08:00 公务员考试网 //www.huatu.com/ 文章来源:都匀华图
【导读】华图贵州公务员考试网同步都匀华图发布:2023黔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7月8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贵州华图官网(//gz.huatu.com/)”,贵州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851-85829568/85866569
1.(单选题)当遇到我们熟悉的事物,大脑会在“登记处”搜索,当发现匹配的模板,大脑便不再费心纠结于眼前这个事物的细节,而是直接向下级知觉系统通报“这个是人脸,下一题”,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而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大脑无法对照既有的模板进行识别,便不得不仔细加工眼前的事物,再将细节组合,从而构成对新事物的知觉。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更加费时费力。最后,大脑会将新事物存储到“登记处”,以便下次可以进行省时省力的“自上而下”加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大脑根据既有模板来分析新事物
B.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C.大脑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加工信息
D.对事物的熟悉程度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半部分介绍当遇到我们熟悉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会选择“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后半部分介绍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会选择“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文段为并列结构,整体介绍大脑的两种信息加工方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和D项:均未提及“大脑的信息加工方式”,和文段话题不一致。C项:仅提及“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片面。
2.(单选题)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了沉积物基准的概念,并指出它对评价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湖泊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三句对沉积物基准做进一步的说明,国外的研究情况是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体系,国内的情况是研究比较零散,国家主管部门没有颁布规范,即关于沉积物标准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综上,文段强调“沉积物基准很重要但是目前研究未形成体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亟需”表述错误,文段没有体现出时间的紧迫性,且现在的问题是研究未成体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是有了体系之后的对策,表述不当。C项:只是文段列举沉积物基准作用中的一个,不能概括文段内容。D项:“较多进展”不是文段重点表述内容。
3.(单选题)飞船和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总是要进入“黑障”,这时机身与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通讯信号中断,航天员生理感觉痛苦,因而成为太空任务中最危险的关口。飞船的速度非常快,是第一宇宙速度,这样才能让它在轨道上运行。它的速度一旦降低,就会下落,如果速度在进入大气层前降到很低,它就会直线往下掉,这样克服地球引力一直落到可以开伞的高度,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因此,飞船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
层时,不能减缓速度。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飞船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速度不能减缓
B.飞船速度降低,航天员痛苦感觉增强
C.飞船速度加快有利于飞行安全
D.飞船和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进入“黑障”是必经之路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论述飞船和航天飞机进入“黑障”是最危险的关口。为了让飞船能在轨道运行,所以速度很快。另外飞船如果速度在进入大气时降速会消耗大量能量。最后提出结论,飞船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不能降速。文段是“分—总”结构,前后为因果关系,尾句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飞船速度降低,航天员痛苦感增强”文中并没有论述二者之间关系,无中生有。C项和D项:是围绕原因的表述。
4.(单选题)当群体成员凝聚力很高时,群体成员倾向于让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其他有争议、有创意甚至更客观合理的观点则会遭到忽视或压制。这可能会导致群体作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策。类似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人们更可能被吸引到自身意见一致的论坛中,并在其中不断加深自己原有的观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群体迷思,形成不正确的却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占优势的意见,出现不同意见者“被代表”和把持言论的情况。
这段文字给政府管理的启示是:
A.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政府征求民意时应对此有所甄别
B.网络民意表达存在虚假性,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
C.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网络民意容易被操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
D.政府在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时,应当少说多听,允许不同意见乃至质疑的声音存在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用两句话铺垫,讲述了群体成员凝聚力高的隐患,接着把话题转到了“网络民意表达”上,接着讲述了网络民意常见表现,最后“这样就”作总结,论述了网络民意表达“可能产生群体迷思……”。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总结句是文段的主旨句,重点讲述了网络民意表达的弊端。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应对此有所甄别”是针对文段重点(网络民意表达)“可能产生群体迷思”提出的对策,符合原文给政府管理的启示。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用了“有可能”讲弊端,说明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直接将其否定。C项:“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无中生有。D项:其表述并没有将文段重点中网络民意的不足考虑在内,不符合文段意图。
5.(单选题)近年来,关于不同物理理论之间对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科学家认为,这些对应强烈表明,存在一种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但是它们也暗示,也许不可能用一个单独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相反,在不同的情形下,必须使用基本理论的不同影像。这与用地图描绘地球表面很相似,人们不能只用一张单独的地图,在不同的区域必须用不同的地图。这就变革了科学定律的统一观,但是它并没有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一组人们能够发现并理解的合理的定律制约着宇宙。
这段文字画线部分中的“它”指的是:
A.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是存在的
B.不同物理理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C.在不同的区域必须使用不同的地图
D.统一物理理论需要用不同方式来表述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分析上下文语境。“它”和前文的“这”属于同源指代即指代同一个对象,其指代的对象应该在前文,排除掉举例证明的句子“这和用地图描绘……”可知,“它”指代的对象就是“不可能用一个单独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与“它”指代的内容相符。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对应文段转折前的内容,并非“它”所指代的内容。C项:对应举例论证的部分,并非“它”所指代的内容。
(编辑:wuxiaochu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