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过度学习的概念。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 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实验 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 150%为佳,当超过 150%时,人们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 现象,学习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力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题干中小何学习 8 次恰能成诵,所以应该再学 4 次,故总共应是 12 次。故本题选 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压力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系统地加以论述。 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自我 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等。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 所追求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例如“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故本 题选 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 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2)知觉的理解性:所 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 的特性。(3)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 地感知到;但可以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 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 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4)知觉的 恒常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映象仍然不变。 题干中猎人与樵夫选择了不同的对象,是选择性地体现。故本题选 A。